临沂首个网上家电商城"美乐O2O商城"上线
2025-03-09 06:50:05
漫谈天下第一村“中华一绝”-周村芯子

我的第二故乡淄博市周村区位于鲁中腹地,胶济铁道线原设周村火车站,明清时期经济发达,生活富庶。1775年乾隆皇帝南巡时,曾来过周村,并御赐"天下第一村"。1904年周村与省府济南,潍县(现为潍坊市)同时被清政府批准为自开之商埠,后商业更加繁荣,日进斗金,驾乎于省垣之上,成为辐射鲁中,跨江(长江)越河(黄河)的著名商品集散地,被誉为“金周村”,“旱码头”。

经济繁荣带来了文化发展,周村民俗文化很多,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最著名的是堪称“中华一绝”的周村芯孑。

相传泰山奶奶的娘家是周村长山,所以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要举行盛大的迎亲大会,杂耍社火,络绎不绝,人山人海,许多小孩个子较矮,看不见里面的热闹景象,就又哭又喊,有人就把小孩扛在肩头。有心的民间艺人受到启发,就发明了芯子这种形式,使很远的人也能看清楚所表演的内容。从一整套模式化展现的内容,即一抬芯子要有云彩灯,旗锣伞扇,一棚锣鼓,人物,这样一套完整的体系来看,它更是丝绸文化的产物。孩童化上浓妆,身穿鲜艳的丝绸服装,甚是好看,也可以说是丝绸服装的展示展演。从中又印证了周村丝绸文化的发达,用现在的话讲,用芯子表演实则是广而告之。

芯子的抬轿是民间工匠精心设计制造的,木质框架,以规模及剧情不同彩饰成亭台楼阁,石桥彩虹,山川云端,花卉等,精雕细刻,造型优美。踩芯子的人物往往高悬空中,看不出有立脚之处,其实这是底座中通出的那根叫“芯子"的小铁条支撑的。

装扮着各种戏剧人物的孩童,或座或站或是悬于这些支柱上,彩服则巧妙地将支柱遮掩起来,这些戏装孩童便有亭亭玉立之感。一台大芯子所要出动的人员较多,16个抬芯子的,外加16个换班,1个吹哨子的,4个掌护杆的,5个锣鼓班子,2个推幡的,4个扯幡的,3个推招子的。担任踩芯子的孩童一般5一11岁,全乡全村精心挑选出来的,既要扮相俊秀,又要体形轻巧,还得有点一坐几个小时的吃苦精神。上芯子前不给水喝,饿了就吃块奶糖和鸡蛋,踩芯子虽然是一项苦差事,但周村的孩童最大的梦想就是踩一回芯子。

聪明的周村人从踩高跷和焟烛台得到启发,依靠周村发达的纺机技术,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周村芯子"。

每每想到芯子,就有去周村看芯子的想法,明年的正月十五我要去第二故乡看芯子,领略芯子的风采。
刘亚东写于铁道游击队的故乡一一微山湖畔家中
20221106
刘亚东:山东济宁市书协会员
图文编辑:张懿
2025-03-09 06:50:05
2025-03-09 06:47:49
2025-03-09 06:45:34
2025-03-09 06:43:19
2025-03-09 06:41:03
2025-03-09 06:38:47
2025-03-09 06:36:32
2025-03-09 06:34:17
2025-03-09 06:32:01
2025-03-09 06:29:45
2025-03-09 06:27:31
2025-03-09 06:25:16
2025-03-09 06:23:01
2025-03-09 06:20:46
2025-03-08 16:15:31
2025-03-08 16:13:16
2025-03-08 16:11:01
2025-03-08 16:08:46
2025-03-08 16:06:31
2025-03-08 16: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