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咒:开启好运的秘密法门
2025-08-26 10:00:53
读书:虚心涵泳和认真思考的区别
古人读书,多讲反复体会、虚心涵泳,而很少提及思考这个问题。反复体会是指停留于文本的内容之中,根据自己的感受,去体会文本内容的含义,进而理解文本所说的意思;虚心涵泳是类似的意思,就是首先暂时的放下自己的想法,跟着文本的内容走,就好像游泳一样,只有沉浸于水中完全被水包裹,才叫游泳。
一般来说,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获取知识是因为你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或者相关知识有所欠缺。这样的时候,就应该虚心的接受别人的观点,体会别人的意思,最后才会有长进。
一边在读书,又一边停留在自己的观点上,总认为别人不对,这样读书怎么会有收获呢?本身你就不懂,还要否认别人的观点,那就是固执己见。这不是在读书学习,而是在以“上帝”的姿态点评别人的书。
很多人说:我也读了很多书,可是为什么没有进步呢?仔细回想一下,如果你读书的方法像我说的一样,是在不停的点评挑刺,那么没有进步是正常的。
在古代,点评书籍一般是具有高深学识的学者才敢做的事情。比如金圣叹点评《水浒传》,人家是读懂了《水浒传》,读懂了当时的历史,同时也具有高深的文学涵养,所以金圣叹点评的《水浒传》能成为经典。钱穆先生说他就是看了金圣叹点评的《水浒传》才真正的明白了什么是文学。
但是我们现在的点评,往往只是根据自己浅薄的想法进行没有根据的评价,既不利于自己的学习进步,也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所以我们读书,首先应该暂时放下自己的想法,真正的走进书里,去体会作者的意思。只有站在作者的角度和高度,才能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说那样的话,写那样的文章。
现代人常说的思考,则是以某一种观点、某一个角度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去进行思维构建。就像盖房子一样,昨天盖了一层半,今天要把另外半层加上去,所以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原来的规则进行操作。不能说昨天是钢筋混凝土,今天又变成木棍加木板,这两者是不可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的。
现在,大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是在盖一个整体的房子,所有的知识都是互相衔接的,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高中毕业以后到大学,其实就是在通识的基础上,增加个人独有的能力,也就是说大学的时候知识体系不是单一的。但是大学往上,硕士到博士,一般来说又是单一的知识系统。所以人一辈子要学两个知识系统,一个是基础的通识系统,另一个是专业系统。而专业系统又是建立在通识系统之上的。
我们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就必须一步步的思考,而不能拿到任何一本书都放弃自己的想法,完全的去体会作者的思想,这样做会破坏自己完整的知识系统。
也就是说,古人读书,知识体系不那么严谨,一个人一辈子能读通几本经典就不错了。现在则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不能时刻都讲反复涵泳。
但是我们现在读书,其实也分两种。一是知识体系之外的书,也就是通常所谓的课外书。我们读这些书的时候,就应该从“学习考试”的这种状态中走出来,沉浸于书中,获得另外一种感受。如果不懂其中的区别,拿到书就思考,拿到书就以自己的观点进行点评,那么我们的视野必然是狭窄的。
整体来说,读书有两种方法:一是以系统思考的模式构建知识体系;二是以放松的心态,沉浸于书本之中,去体会作者描写的意境。其实,语文学习更注重第二种读书方法,数学则应该用第一种方法。如果分不清虚心体会与思考之间的区别,就难以有显著的进步。
2025-08-26 10:00:53
2025-08-26 09:58:38
2025-08-26 09:56:22
2025-08-26 09:54:07
2025-08-26 09:51:52
2025-08-26 09:49:37
2025-08-26 09:47:22
2025-08-26 09:45:05
2025-08-26 09:42:48
2025-08-26 09:40:32
2025-08-26 09:38:16
2025-08-26 09:36:01
2025-08-26 09:33:45
2025-08-26 09:31:28
2025-08-26 09:29:12
2025-08-26 09:26:55
2025-08-26 09:24:39
2025-08-26 09:22:23
2025-08-25 18:40:57
2025-08-25 18: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