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影:国乒最后一位直板女子世界冠军,认恩师为父,为其烧饭端菜
2025-07-23 03:46:57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的重器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位于北京市复兴路9号,在天安门西面的长安街延长线上,成立于1958年,1960年对外开放。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主楼建筑高94.7米,建筑面积15.9万多平方米,陈列面积近6万平方米。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现有各类文物藏品16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793件,藏品以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史、中国古近代军事史和世界军事史为主,以下就为大家介绍该馆收藏的几件武器珍品。
西汉青铜鎏金弩机
西汉青铜鎏金弩机。长15.4厘米、高16.5厘米,1978年出土于山东省淄博市西汉刘襄墓。弩机是用机械力射箭的弓,是由弓箭发展而成的一种远程射杀伤性武器。弩机出现于战国,在秦汉盛行,据记载战国时期最大的一张弩机重达370公斤,最大射程可达800米,当然这样的弩机单靠人两臂的力量当然是拉不开的,必须以坐姿用两条腿与两只手合力才能拉开。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的秦国和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中,秦军的强弓硬弩发挥了巨大作用,将赵军主将赵括射杀,秦军得以全歼赵军主力。1978年在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故城遗址发现一处西汉墓葬,出土各类文物1.2万多件,有礼器、兵器、乐器、车马器、仪仗器和大量日常生活用品,出土文物数量之多,类型之丰富,制作之精美,为汉代考古和汉初齐国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实物资料。经考证确定这座西汉墓葬的主人是齐哀王刘襄,刘襄是汉高祖刘邦的长孙、齐悼惠王刘肥的长子,与大臣陈平、周勃等诛灭外戚吕氏的叛乱,迎立汉文帝刘恒,不久病死,死后谥号“齐哀王”。在刘襄墓中出土各类武器2254件,既有剑、矛、戈、戟等,又有弩机和箭镞等。大量武器的随葬,显示出汉初齐国强大的军事力量,这与《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中刘襄屯兵济南、配合平息诸吕之乱的记载相吻合。这张西汉青铜鎏金弩机,铸造精良,通体鎏金,体型较大,弩机鎏金为西汉贵族所独用,极其罕见,对于研究汉代的武器装备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清代镇远舰铁锚
清代镇远舰铁锚。长350厘米,重约4吨。镇远舰是清朝海军北洋舰队的主力铁甲战列舰之一,镇远舰是中国海军史上近现代意义上的主战军舰。1885年清政府从德国订购编入北洋水师,由北洋大臣李鸿章命名为“镇远”。镇远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排水量7670吨,航速15节,是一艘装甲巡洋舰。1886年北洋水师出访日本,镇远舰停泊于日本的长崎港,清朝海军的坚船利炮,引起日本朝野的一片惊恐,日本海军遂以镇远舰为假想敌,加紧海上军事训练,寻找机会同北洋水师一较高下。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镇远舰在鸭绿江大东沟附近海域与日军主力遭遇,战况十分激烈,镇远舰的管带(即镇远舰的舰长)林泰曾带领全舰官兵誓言“舰存与存,舰亡与亡”,镇远舰与日本海军的五艘军舰拼杀,重创日本海军旗舰“西京丸”号,镇远舰虽多处受伤,但仍一面救火一面御敌。大东沟海战后镇远舰驶入威海港,不慎触礁,亟待抢修。这时北洋水师的旅顺船坞已被日军攻占,镇远舰无处修理,管带林泰曾因“战局方棘,损伤巨舰”而引咎含恨自杀。林泰曾(1851—1894),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是林则徐胞弟的孙子,有北洋水师“宝刀”之誉,死时年仅44岁。林泰曾自杀后,杨用霖接任镇远舰的管带,1895年日军攻陷威海港,要求镇远舰投降,被杨用霖严词拒绝,杨用霖吟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自杀殉国,年仅42岁。日军将镇远舰掳去,编入日本舰队,成为日本海军的第一艘铁甲战列舰,并在日本海军服役17年。后来日本为了炫耀侵华战绩,将镇远舰的铁锚陈列在东京上野公园,以此羞辱中国人。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政府被迫将镇远舰的铁锚归还中国。这件清代镇远舰铁锚不仅记载着中华民族半个世纪的耻辱,也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以及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的历史见证。
解放军缴获的美制坦克
解放军缴获的美制坦克。长502厘米,宽251厘米,重量14.4吨,1947年华东野战军在鲁南战役缴获。1947年华东野战军在鲁南战役中全歼国民党整编第二十六师,缴获了这辆美式M3A3轻型坦克。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制出世界上的第一辆坦克,用于突破德军的防线,摧毁德军的碉堡和野战工事。坦克问世后,所向披靡,驰骋疆场,无所阻挡,成为陆地作战的主要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陆军不断研制和装备新的轻型坦克,用于战场上的快速突击。美军在坦克上采取增加装甲厚度,安装诱导轮,改进防空武器,制造出M3A3轻型坦克,并在二次大战的战场上立下了汗马功劳。1943年国民政府通过租借法案装备了48辆美式M3A3轻型坦克,在解放战争期间被国民党军队全部投入内战。1947年华东野战军在战场上缴获了这辆美式M3A3轻型坦克,随后编入华东野战军的坦克部队,先后参加了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支援步兵攻坚和巷战,配合骑兵快速追歼逃敌,连续作战,英勇顽强,充分发挥了坦克的快速突击作用,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被授予“功勋坦克”称号,驾驶员沈许同志被誉为“铁人英雄”。这辆解放军缴获的美制坦克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艰难历程,也是英雄的人民装甲兵在战火中成长的历史见证,并在1949年参加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阅兵式。
作者:施泳峰
2025-07-23 03:46:57
2025-07-23 03:44:42
2025-07-23 01:37:08
2025-07-23 01:34:53
2025-07-23 01:32:38
2025-07-23 01:30:23
2025-07-23 01:28:08
2025-07-23 01:25:53
2025-07-23 01:23:38
2025-07-23 01:21:23
2025-07-23 01:19:08
2025-07-23 01:16:53
2025-07-22 23:18:53
2025-07-22 23:16:38
2025-07-22 23:14:23
2025-07-22 23:12:08
2025-07-22 23:09:53
2025-07-22 23:07:37
2025-07-22 23:05:23
2025-07-22 2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