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去枸杞岛旅游,凌晨两点半都要起床抢船票
2025-03-12 14:36:02
诗圣杜甫一生无法忘记的女人:公孙大娘
大唐郾城,高耸的亭台楼榭,精美的屋瓦砖强,街道的行色人群,吆喝的商贩走卒把原本就巍峨的一座大唐气象凸显的更加华丽与繁华。

街道上,一位约莫5,6岁的稚童,手中提溜着一串冰糖葫芦,灵动的双眼不断在四周的小摊上不断扫视而过。边看嘴巴边嘟囔着:怎么一点新鲜玩意都没有。之后就扫兴的往街道另一头走去。
此小儿正是杜家小子:杜甫
突然之间人群不知谁喊了一句:公孙大娘在钟楼广场舞剑啊!这句话仿佛定身咒一样,街上人们身形为之一滞,本是嘈杂的街道,刹那间寂静下来。
紧接着,整条街道上几乎所有人被牵引一般直接向钟楼广场方向奔行而去。
就在小杜甫愣神之间,整条原本热闹的街道现在除了零落的几个商贩之外,竟然不见其他人影。
这时一个小贩看着现在路边愣神的杜甫喊了一声:杜家小子,发什么神,还不去看舞剑去!
这时杜家小子才回过神,摇头不屑的说道:区区舞剑有何惊异?我家父亲,伯伯常常在家舞,没意思没意思!
这位商贩闻言摇头道:黄口小儿,不惭大言!这个可是公孙大娘,那可是天下第一的舞剑大师,她的剑器舞可是连我们的唐明皇都要为之倾倒的。要不是放心不下摊位,我都要去看看。
小杜甫一听。连皇上都为之倾倒。有点意思。之后也不废话,也向广场方向跑去。

皇城之外,广场之上,此时除了用人山人海之外没有任何的的形容词可以表述这个场面。
小杜甫到广场外围,人山直接把他挡在了外围,无法进入广场。
他抬头望去,附近大大小小的高楼屋顶,站着,趴着,蹲着的人不计其数。
“这么多人,怎么进去啊?”小杜甫望着好似山岳一般的人群。急着来回踱步。
就在这是一队官军从小子身边路过。其中带头的军官一眼就看到了来回张望的小杜甫。问了一声:你是朝议大夫兖州司马杜闲家的杜甫小子吗?
杜甫一听,急忙作揖,鞠躬说道:正是小子。
军官说:你也想去看舞剑?
杜甫小子挠挠头一脸苦涩说:正是,但是……我挤不进。
军官莞尔一笑:圣上恩典,让公孙氏前来为众人表演剑舞,奈何公孙大娘名声太大,百姓聚集过多。我也是被临时派遣前来维持秩序,防止出现混乱,我与你家父相熟,你就随我进去吧。
杜甫小子急忙再次作揖:那就多谢将军!随后就跟在这位军官身后,进了人群。
行进了约摸一盏茶的时间,终于人群为之一空。小杜甫抬头四望,只见在广场上,人群环绕成了一个圆形。圆圈内,人群前,每五步就有一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警惕的四周扫视,时刻防止意外的发生。
再望向广场中央,一个女子执剑俏立前。此人虽面带薄纱,看不清面貌,但是娥眉青黛,目含星辰,雪洁玉颈。就可知其容貌定也是一绝无两。

她身着一袭白色拖地百水裙,外罩缎绣玉兰氅衣,袖口绣着精致的水彩纹,将本就婀娜的身姿衬托的更为出尘别致。
“好漂亮的人儿!”就在小杜甫还在打量的过程中。咚,一声鼓响把他的思绪拉了回来,也让整个嘈杂的广场安静了一下来。
紧接着一阵阵鼓点由弱渐强的开始响动。
场中的女子左脚微微向前点地,纤纤玉指握着的三尺青锋随着鼓点,开始抬起,盈盈一握的腰肢也跟着剑锋的挥舞开始扭动。本是平常的抬手挥剑,在此女子的演绎上,如行云柳絮,飘逸自然。
紧接着随着鼓点中丝弦的加入,音律发生了变化,而原本犀利,锋锐的长剑此刻在女子的手中开始变得柔和,一挥一舞间完全不似男子使剑那般刚猛。
女性的柔弱之美配合上钢剑之利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平衡。这种平衡浑然天成,无懈可击。
与其说她是在演绎剑舞,不如说她在自由宣泄剑舞。将自己与自然与剑融合一体,
而四周的群众此时也被带到这种融合之中。观看者无论是纨绔公孙,还是市井登徒,眼神中原本的对公孙之名的狂热也变成了对于剑舞柔和与迷醉。
而在最前排的杜甫,呆滞出现在他的稚嫩的脸庞上,双目只勾勾的盯着场中飞舞的人影。双眼满是震惊之色。
年幼的他还未被尘世中名利色欲所浸染,他可以纯粹的去看待这曲剑舞中所蕴含的和谐之美,也可以看到公孙大娘在挥舞宝剑时的酣畅淋漓。简直太美了……
随着最后一式的挥出,鼓声也随之戛然而止。在沉浸片刻后,如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响彻天地。
广场的中央的人儿也向大家做礼,不多时,就在军官的保护下,离开了广场。

随着公孙大娘的离去。不多会广场上的人群也散去了。小杜甫还是痴痴的愣在远处,脑子里不断回顾刚刚的舞蹈。
要不是护送他进来的军官看他一直杵在原地,叫了他一声,他不知道还会在哪里站多久。
回过神,小杜甫再次向那位军官道了声谢,之后就往家的方向走去。不过此时的他不再是来时那样活蹦乱跳。反而是一步一步的向前走,眼神中充满了思虑的精光,嘴巴也不断的喃喃自语。
而他的诗圣之路,也就从那天开始了。
杜甫一生遇见过无数的名家大家,有诗仙李白,有画圣吴道子,还有音乐家李龟年。
但是每每问到哪位大家对你影响最大时,他的脑海里就会不自觉回想当初,稚童之龄,那个广场之上,那个执剑之人,那等的飘逸灵动,那等的刚柔委婉。
多年后,当他再遇公孙大娘弟子。听闻公孙氏日后的悲惨际遇,不仅唏嘘感叹,并挥笔写下了题为《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作为纪念。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2025-03-12 14:36:02
2025-03-12 14:33:47
2025-03-12 14:31:31
2025-03-12 14:29:16
2025-03-12 14:27:01
2025-03-12 14:24:46
2025-03-12 14:22:31
2025-03-12 14:20:16
2025-03-12 14:18:01
2025-03-12 14:15:46
2025-03-12 14:13:31
2025-03-12 14:11:16
2025-03-12 14:09:00
2025-03-12 14:06:45
2025-03-12 14:04:30
2025-03-12 14:02:15
2025-03-12 01:40:24
2025-03-12 01:38:08
2025-03-12 01:3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