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一生无法忘记的女人:公孙大娘
2025-03-12 14:38:18
维和警察是一个怎样的职业?三个维和小故事告诉你
自2000年中国首次派遣维和警察以来
中国维和警察在东帝汶、波黑、利比里亚、
南苏丹、海地等9个联合国维和任务区
创下骄人战绩
创造了无违纪、无遣返、无战斗伤亡的“三无”记录
被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赞为:
世界和平的使者,中国的骄傲!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峰会上宣布了支持联合国改进和加强维和行动的五点举措。1年后,我国成立公安部常备维和警队。在这支神秘的队伍里,有56人曾参加过海地、南苏丹、利比里亚等国际维和任务,均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
先来一组帅照
感受一下维和人员的风采吧~

人群控制训练

战术小组协同训练

队员正在进行车辆查控科目演练

实弹射击

帅不帅?
其实,维和是很危险的任务
今天,让我们近距离感受一下
维和勇士们所经历的真实故事~
在海地
“完成他们未竟的工作,
是对他们最好的怀念”

海地别哭!
2010年1月24日,海地地震发生后的第11天,施金东等一行4人奉命前往海地增援,这是他第二次赴海地维和。他本以为震后的海地,生者会沉浸在悲痛之中,但眼前的场景令他震撼:所有的防暴队队员强忍失去战友的巨大悲痛,已经擦干眼泪,面对余震不断、局势混乱、环境恶劣等困难,第一时间恢复维和勤务,第一时间投入抗震救灾,维护灾后社会秩序。他说:“我要用手中的相机和笔向钟荐勤(曾任云南边防总队政治部文化工作记者站干事,武警少校警衔。2007年5月赴海地参加第六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工作,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终年35岁。)同志致敬,因为完成他们未竟的工作,是对他们最好的怀念。”

2009年9月11日,防暴队在海地海恩市处置处置暴力游行


在海地,面对着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他们彼此信任、互为后背,“生死相依、荣辱与共”的信念深深地刻在每一名防暴队员心底。外交部长王毅曾称赞防暴队为推进国家整体外交工作贡献了宝贵力量,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是外交战线上的优秀集体,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在利比里亚
“跟‘死神’埃博拉擦肩而过”

第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在选拔、培训期间正是埃博拉肆虐西非的时候,利比里亚是当时疫情最严重的西非三国之一,多个国际组织的工作人员、志愿者纷纷撤出,第二支赴利防暴队选择了坚守,同利比里亚人民一同抗击埃博拉。
时任第二支防暴队指挥中心主任白海涛说:“防暴队驻地首例埃博拉死者就埋在我哨位附近,队员执勤途中也曾与运载尸体的车辆相遇,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敌人’无处不在。”
据统计,第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出征前,利比里亚埃博拉致死人数已达2300多人,其中包括100多名医护人员。“号称‘非洲死神’的埃博拉冲击着每一名队员的心理防线。面对生死考验,140名队员没有一人退缩。有人在出征前写好了遗书,有人向家人交代了后事,一名女队员剪下了一缕头发,悄悄地留给了妈妈。”时任防暴队队长的张广保介绍道,“看到大家义无反顾地眼神,我们临时党总支几个同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他们安全的带回来。”


在利比里亚,他们抗击埃博拉,与“死神”擦肩而过,圆满完成维和勤务。2015年11月,瑟利夫总统在与习近平主席会谈时专门指出,中国为利比里亚和平稳定提供了宝贵支持,期待中方继续派遣维和力量参与利比里亚和平重建。
在南苏丹
“第一次感觉到和平是多么宝贵”

2012年12月26日,中国第二支赴南苏丹维和警队抵达南苏丹任务区。还没来得及倒时差,刘圣皇就签下第一份文件——《家属受益书》。说的是,如果维和期间牺牲,联合国抚恤金发给谁。“那一刻,我的心里‘咯噔’了一下,我第一次觉得死亡距离我是这样近,也第一次感觉到和平是多么宝贵。”他说道。
2013年10月,朱巴市发生重大爆炸案。联南苏团当即通知工作人员,及时撤回营地。就在这时,当地警局却一再请求刘圣皇,协助其勘察现场查明案情,避免惨剧重演。请示警队长后,他毫不犹豫地和当地军警一起趟进雷场。在烈日的炙烤下,到处是尸块和血迹的雷场,发出阵阵的腥臭。他们对清理出来的地雷、炸弹一一拍照、登记,历时2个多小时,完成了调查任务。当他们趟出雷区,当地警局局长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说:“你是第一个到爆炸现场,直接参与调查取证的维和警察。中国警察,了不起!”

就在回国前几天,队员覃益安突发恶性疟疾,高烧不退。由于医疗条件极差,疟疾在南苏丹被称为“头号杀手”。当天晚上,他全身抽搐,昏迷过去,如果高烧还退不下来,将会有生命危险。凌晨1点,医院院长要求陪护人员按规定离开。忐忑不安的刘圣皇在离开前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再三叮嘱院长:“如果到了最危急的时刻,请一定要打我的电话,让我和他在一起。”整整一夜,他们俩一个在与生死作斗争,一个在与黑夜作斗争。刘圣皇回忆说:“那一晚,我一直在宿舍里坐着,盯着桌上的手机,心砰砰地跳,惟恐手机铃声响起来。”“凌晨6点,我急匆匆冲进医院,院长告诉说,你的战友退烧了,有救了。当时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握着他的手,说:‘兄弟,我们带你回家。’”
在南苏丹,他们趟雷区、涉险地,出生入死、忘我执勤,只因他们心中装着和平事业和祖国荣誉。驻南苏丹西赤道州联合国最高长官这样评价,“他们来自中国,他们的祖国,给了他们自信和荣耀。而他们的表现,足以让祖国为他们而骄傲!”

历经生死考验的他们,归来时已成为在鲜花和掌声包围下的维和英雄,他们为什么选择再一次出发?有人说,要继续完成战友们未完成的工作;有人说,是为了那片和平的天蓝;也有人说,维和是一种容易上瘾的情结······56名有过维和经历的队员也许有56种“痴心”,但他们又相聚到一起,准备下一次出征!
2025-03-12 14:38:18
2025-03-12 14:36:02
2025-03-12 14:33:47
2025-03-12 14:31:31
2025-03-12 14:29:16
2025-03-12 14:27:01
2025-03-12 14:24:46
2025-03-12 14:22:31
2025-03-12 14:20:16
2025-03-12 14:18:01
2025-03-12 14:15:46
2025-03-12 14:13:31
2025-03-12 14:11:16
2025-03-12 14:09:00
2025-03-12 14:06:45
2025-03-12 14:04:30
2025-03-12 14:02:15
2025-03-12 01:40:24
2025-03-12 01:3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