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笑话
2025-04-20 19:59:58
武当山“寄死窑”:古代老人年满60就被送入这里,只能活活饿死
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一个可怕的习俗,那就是瓦罐坟。所谓瓦罐坟,就是孝子们把年满60岁的父母安放在村外预先建好的瓦罐坟里。他们每天送一次饭,并加一块砖。待360天后,砖把坟的窗口堵死了也就算安葬了父母。在他们看来,当人们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离开人群,自愿死去。
没有证据证明这种违反中国古典孝道的谣言是真的。然而,随着考古发现的不断推进,学者们发现这种瓦罐坟确实存在。在当地居民中,这种类型的坟墓被称为寄死窑。
2011年,华中师范学院教授刘守华到武当山下官山镇寄死窑进行实地调研。在这个小村庄里,就分布着20多个寄死窑。
长途跋涉后,刘守华一行终于来到一处寄死窑,发现窑洞凿得笔直,高约80厘米,深约2米。底部和石壁非常平坦,刚好可以躺下一个人。据当地人介绍,这个寄死窑也被称为“自死窑”。在古代,老人只要年满60岁就会被送到这里。儿女会为他们送饭,但送一次就要送一餐就砌一层砖然后将之活活饿死。数日后,孩子们就会拆除砖墙,将父母的遗体从洞穴中移走,随后将举行第二场葬礼。
根据当地人传说,这个可怕的习俗起源于一个叫古麋国的古老国家,这个国家也被称为庸国,是一个半野蛮的国家。据说,直到唐代,这一习俗仍然广泛存在。唐代,武则天将李显太子贬到此地为庐陵王。李显不顾自己身处囹圄,仍然努力拯救当地的老人,并大体上废除了这一可怕的习俗。但即便如此,这一习俗并没有被根除,即使在中华民国,这种风俗仍然时有发生。
那么寄死窑是怎么出现的呢?实际答案很简单。在古代,各种物资都很稀缺。由于医疗和营养条件的限制,60岁以上的老人基本失去了劳动力,变成了只吃不干活的人。对家里来说,老人成了负担,。在灾难或动荡的年份里,老人的地位更不乐观。其实,寄死窑也是无奈之举。人非草木,如果不是为了生存,谁会狠心杀害自己爹娘呢?
为了防止民间出现“贱老”、“弃老”甚至“害老”的风气,古代政府其实是下了功夫的。一方面,政府会定期给高龄老人送肉、送钱,免去家人的徭役;另一方面,政府还会给他们一根直接代表皇权的“鸠杖”,而这种手杖直接代表着皇权,即使不小心损毁,也足以判定死刑。
但是即便如此,“厌老”的习俗仍在中华大地流传。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贫穷和匮乏。武当山地区古称房陵,是个贫瘠之地,自古以来就是流放犯人的地方。在这样的贫困地区,很多家庭根本供养不起老人,只能让他们自生自灭。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请删除!
2025-04-20 19:59:58
2025-04-20 19:57:43
2025-04-20 19:55:28
2025-04-20 19:53:13
2025-04-20 19:50:58
2025-04-20 03:43:37
2025-04-20 03:41:22
2025-04-20 03:39:07
2025-04-20 03:36:52
2025-04-20 03:34:37
2025-04-20 03:32:22
2025-04-20 03:30:06
2025-04-20 03:27:52
2025-04-20 03:25:37
2025-04-20 03:23:22
2025-04-20 03:21:07
2025-04-20 03:18:52
2025-04-20 03:16:37
2025-04-20 03:14:22
2025-04-20 0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