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民窟黑人女孩到成为亿万富翁,奥普拉靠什么实现逆袭人生?
2025-05-22 22:36:10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是为何?简述孔子一生
为什么‘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是因为孔子是2000多年的一位伟大的人民教师吗?
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我们的文明是农业文明,是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文明,我们崇尚以德为先,我们的“神”都是集贡献与德行于一身的人。
我们去问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你认为,在古代,什么样子的人最有资格当皇帝?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出来,有道德的人最有资格当皇帝。
尧舜禹因德行禅让,他们是贤主,到夏传子家天下,世袭制不能保证君主就是最有道德的人,那该怎么办?那必须有贤德的大臣常伴其左右,在君主有言行失德的时候进行劝谏。
周文武王推行礼乐,以德治国,但到孔子生活的时代,周王朝已经礼崩乐坏,诸侯无视天子,卿大夫无视诸侯。
《孟子·滕文公下》: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宋代大儒朱熹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有了《春秋》,孔子以后的读书人如手握是非善恶之利剑,他们可以挺起脊梁说,有权的人未必有德,有德的人未必有权。
就这样,学孔孟之道的读书人犹如接力跑,一代一代地把文化的接力棒传下去,这样中华文化才得以不断,中华五千年文明才得以延绵不断。
少时孔子
孔子为兒嬉戏,常陈俎[zǔ]豆,设礼容。——《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小时候玩耍时,他就用泥捏一些盘碗等祭祀礼器,学做祭祀礼。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论语·子罕》
太宰带有讽刺意味地问子贡,你的老师孔子是圣人吧?会的东西那么多?言外之意,连那些不是贵族的东西也会,暗讽孔子出身一般。
后来子贡把这件事告诉孔子,孔子说,太宰这个人把我的底细了解得很透彻,我小时候家境贫寒,所以做了很多粗活,比如给人家放养,给人家做库管之类。
学时孔子
韩愈《师说》里有:“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孔子和师襄学古琴,在老师看来,他已经学会了,可以学下一曲了,孔子则觉得不行,他觉得自己未得其数、未得其志、未得其为人,最后孔子通过练习古琴曲,琢磨出曲子表达的情绪和志向,琢磨出作曲者是什么人才算学好一首曲子。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適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適周问礼,盖见老子云。——《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学生南宫敬叔和鲁国国君申请经费去周朝总部去进修,去找老子学礼。
”
孔子设教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史记》
孔子早期的弟子大多学六艺,有的弟子干脆是为了谋生学个技能,做个司仪,后来的弟子学为政的就比较多了,可以这样说,孔子开的是六艺培训学校、干部培训学校,后来孔子的很多学生都做了官,有的甚至做了诸侯国君的老师。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
束脩是干肉条,孔子有教无类,孔子的弟子有的穷,有的富,不是对每个学生都收取固定的干肉条,对穷的就不收了,富的可能会多交一些,有的交肉,有的还交粮食。
孔子为政
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於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史记》
这四条是孔子治理鲁国三个月的结果,隔壁齐国知道以后,认为孔子治理鲁国,鲁国会变得越来越强大,所以要想办法让孔子做不成这个官。
《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做大司寇时候参与一次外交,叫夹谷之会,这次和齐国的外交,孔子为鲁国赢得了尊严,齐国还归还了三块鲁国的土地。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论语 · 微子篇》
齐国送80名能歌善舞的女子到鲁国。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后来举办郊祀的以后,作为尊重,本来是给大臣们分祭祀的肉的,结果也没有给孔子分,孔子觉得他没有待下去的必要了,这就开始了周游列国。”
周游列国
孔子周游列国是从鲁国出发,大致走了卫国、曹国、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等地。现如今大致路线曲阜——濮阳——长垣——商丘——夏邑——淮阳——周口——上蔡——罗山,然后原路返回。”
孔子去曹適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到了宋国,宋司马桓魋觉得孔子威胁了自己,扬言要杀孔子,孔子在树下为弟子们讲学,司马桓魋派人把树给拔掉了,孔子就带弟子们离开了宋国。弟子们很害怕,可能怕司马桓魋会追来,所以让大家快点走,孔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司马桓魋是孔子弟子司马牛的哥哥,司马桓魋的目的是赶走孔子,而不是杀掉孔子。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篇》
孔子和弟子们在陈国的时候断粮了,有的弟子病的都爬不起来了,子路生气地孔子::“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也有穷的时候,君子在穷的时候可以固守其穷,小人在穷的时候则放溢为非。
晚年居鲁
孔子周游列国返回鲁国以后,再也没有从政,而是以整理典籍为主,韦编三绝和孔子删诗就是在这个时候。
孔子回鲁国以后,鲁哀公召见孔子,他看到孔子穿的衣服问,你穿的衣服是儒服吗?
“夫子之服,其儒服与?”
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哀公又问孔子,你们儒者有什么行为准则?
“敢问儒行。”
孔子数了十几条,其中一条是: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
儒者不是为天子服务的,也不是为诸侯服务的,儒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儒者以天地道义来帮助君主管理国家,如果君主不实行天地道义,那就对不起了。
”
孔子离世
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tuí]将病也。”遂趋而入。夫子曰:“赐!尔来何迟也?夏后氏殡[bìn]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zuò]也;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则与宾主夹之也;周人殡于西阶之上,则犹宾之也。而丘也殷人也。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没。
——《礼记·檀弓上》
孔子一生最痛苦的时候莫过于他的学生颜回的去世,他孔子离世两年前,他最得意的学生颜回去世,孔子于是恸哭,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最好的接班人先他而去,就像天塌了一样。
孔子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每天早早起来,拄着拐杖在大门口等子贡回来,有一天,子贡终于回来了,孔子曰:“赐!尔来何迟也!”
你回来得太晚了!
子贡是孔子弟子里最富有的,甚至富可敌国,子贡也是最擅长外交的,好几个诸侯国国君都和他平起平坐,孔子等子贡回来就是为了安顿后事,让他照顾这些师弟们,让他们把文化传下去。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
——《史记·儒林传》
2025-05-22 22:36:10
2025-05-22 22:33:54
2025-05-22 22:31:39
2025-05-22 22:29:23
2025-05-22 22:27:07
2025-05-22 22:24:52
2025-05-22 22:22:36
2025-05-22 08:15:53
2025-05-22 08:13:37
2025-05-22 08:11:22
2025-05-22 08:09:07
2025-05-22 08:06:51
2025-05-22 08:04:36
2025-05-22 08:02:21
2025-05-22 08:00:05
2025-05-22 07:57:50
2025-05-22 07:55:35
2025-05-22 07:53:19
2025-05-22 07:51:04
2025-05-22 07: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