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军阀之西北马家军马虎山
2025-05-15 22:37:14
葛优新电影《两只老虎》票房不佳,但他的成功观念值得家长学习
文\光影闲话聊育儿
电影《两只老虎》由李非导演,赵薇监制,演员阵容更是堪比半个春晚,然而口碑与票房却皆不尽如人意,是荒诞背后成年世界过于辛酸,还是影片讳莫如深难以理解?
既然,《两只老虎》源于大家耳熟能详的儿歌,那么我们不如换个角度,从育儿的方向来解读,也许,能找到影片不一样的意义。
电影《两只老虎》剧照葛优
成功,是对孩子的付出表达肯定的一种方式,而失败也不过是成功路上必经的途径之一,作为父母,我们要正确认识成功和失败。我们表扬孩子的成功,同时我们也要给予孩子失败的权利。
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绑匪余凯旋(乔杉),自诩为一个失败者,三十多岁一事无成,女友跟有钱人跑了,只留下了一根高尔夫球杆和一句话,等你有了100万再来找我。于是,余凯旋决定孤注一掷,去绑架一个有钱人!"齐刘海"葛大爷饰演的张成功,便是他绑架的对象。在交赎金的时候,张成功发现,自己居然孤家寡人,连个帮他跑腿交赎金的人都没有。于是他决定,给余凯旋200万,让余凯旋帮他完成三件心愿。
文章大约3400字,可跟据标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阅读。
1、老虎,你慢点跑;
2、别让孩子为你的"不成功"买单;
3、"失败"对成功的救赎;
4、这里有一份"张成功失败攻略"请收下。
这个故事,与两只老虎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仅仅是表面上的,俩人一个57,一个33,相差24岁,全都属老虎么?别忘了歌词,"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真奇怪。"
当然了,正如影片主题曲说的那样,"你可以没有眼睛,你可以没有耳朵,你可以没有尾巴"不管少了哪个部位,老虎,是残缺的,依旧在疲于奔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成功的追求被加载在了孩子身上。赢在起跑线?已经落伍了!早已有人在追求,让孩子赢在子宫里。
一岁学编程,两岁学调参,三岁识千字,五岁能赋诗。本应在疯玩的年纪,多少孩子为了"牛娃"、"鸡娃"的名号奔波在一个又一个培训班之间。这样,真的好么?甚至,我有一个的邻居,总担心自己的女儿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从孩子5个月起,坚持每天为孩子诵读半小时论语。
成功与“失败”在游泳馆的对峙
成功,真的有这么重要么?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成功是个成功的商人,因为他有钱,吃牛排喝红酒打打高尔夫球,因为他登上了杂志封面,因为他成了众多人眼中,超越了"同龄人"的人。可是,他却并没有享受这一切,他的内心,自我,自私,自卑,进而想要去放弃自己。
曾经的高考状元因为大学挂科而不敢回家,竟然在外面流浪了十年,拾荒为生。不是他自甘堕落,而是无法面对失败。
《两只老虎》上映前几天,江苏淮安一名初二女孩,因为偏科被母亲训斥,爬上楼顶欲轻生,好在被及时救下。
12月5日,上海一名10岁男孩,因为不好好写作业,凌晨三点半,被爸爸带到火车站跪在寒风中乞讨,因为,"不好好学习,就是这个下场……"
前些年流行的成功学认为:成功意味着许多美好积极的事物。成功意味着个人的兴隆:享有好的住宅、假期、旅行、新奇的事物、经济保障,以及使你的小孩能享有最优厚的条件。成功意味能获得赞美,拥有领导权,并且在职业与社交圈中赢得别人的尊宠,张成功都拥有,却为什么他还不快乐。
余凯旋,凯旋也是成功的意思,但是,却是多余的。导演李非说,《两只老虎》的主题是救赎,是的,是张成功的自我救赎。我们不妨就把余凯旋视作二十四岁的张成功,选择另一条路的人生吧,在那条路上,成功是多余的。他,救赎了现在这个看似功成名就,却孤独寂寞的张成功。
电影《两只老虎》剧照葛优
影片是现实的投射,很多父母,源于自身的"不成功","被否定",因而变得焦虑。希望自己未能享受的荣光,未能实现的梦想,得以在孩子身上实现。
自己无法拼爹,靠着一步步努力,换来了今天还算是可以的生活,怎么能让孩子体会那种,在队尾拼命追赶的痛苦?不如拼娃吧,早点开始,别管花多少钱在教育上,给孩子打点鸡血,燃起学习热情,让孩子领航!
好像这样,就有了一个坚硬的外壳,可以将曾经"不优秀"的自己包裹,却暴露了自己渴望成功而不得的焦虑。并且将这种焦虑无限放大,强加给孩子。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拾荒的清华才子,他不是自我放弃,而是不敢面对失败。出生在不允许失败的家庭,恐惧被父母责备,害怕辱没了全村人的期望。
前一阵子热播的《小欢喜》亦然,陶虹饰演的妈妈宋倩,"无微不至"的照顾女儿,要求她"清华北大二选一",女儿成绩一旦下滑,内心最先崩塌的是妈妈。不断的给孩子施压,施压,施压!一个人长期有压力,必定会像一个充气的气球,总有一天会爆炸。
因此,鼓励孩子要通过努力去获取成功,但是,别忘了中国那句老话儿"失败是成功之母"。允许孩子失败,允许孩子试错,允许孩子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我们来看一下影片中的四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张成功让余凯旋去找自己的前女友周原(赵薇),问一问她对自己的看法。余凯旋胡诌的话,竟然与周原后来的话一样。
余凯旋的女友跟有钱人走了,留下了一根高尔夫球杆。影片中唯一会打高尔夫的人是张成功,他也能一眼认出那根球杆的品牌。
张成功觉得,是周原"拜金"而离开了他,却没有看到,自己的强势,若即若离,和丧失了爱与被爱的能力。
预告片里的画面,正片中删减掉了,从侧面印证了,其实余凯旋是张成功幻想出的另一种人格。
第二个故事,张成功帮助余凯旋去打史剑(潘斌龙),余凯旋曾有过一个诗人梦,可是每当他作诗,就会被史剑欺负。
张成功的父亲也是个诗人,在特殊的年代,万首诗稿被毁,奋而自尽。
张成功痛打史剑,直面曾经的阴影,与当时伤害过他的"史剑"做个了断。
第三个故事,张成功带着余凯旋去帮助开盲人按摩店的老战友范志刚,弥补内心对他的亏欠。
张成功曾与战友范志刚相约,退伍以后一起开个小饭馆,后来两人随着时代的前进分道扬镳,张成功变成了那种凡事"向钱看"的人。范志刚想找张成功借5000块钱做手术,张成功却将战友情抛在身后,与其借钱给一个伤残,不如自己买个大哥大联系业务来的实际。
张成功不敢直面范志刚,余凯旋则展示了财大气粗的架势,想要谈投资。眼盲心明的范志刚认出了张成功,没有原谅,也没有记恨,而是这样"也挺好"。
第四个故事,张成功让余凯旋给张有金带封信。然而余凯旋遇到的,却是张成功的初恋彩霞。
彩霞将余凯旋带到了她和张成功一起长大的地方,让余凯旋拆了信。在信中,张成功说,张有金是他的父亲,多年前,梦想破灭的张有金在儿子面前自尽,从此,张成功再也没回过这个地方。
受余凯旋委托,张成功为父亲唱起了那首儿歌《两只老虎》,勇敢的打开了隐藏在心底的结。
很多人觉得孩子考出一个高分数、考上一所名牌学校就是教育的成功,就是家长的幸福。这种对于成功的狭隘定义其实会伤害孩子,到头来也会伤害到家长自己。
那要怎么办?正如影片里说的那样"能过则过"!
现实生活中,依靠幻想来拯救自己,显然是不靠谱的。那么我们何不让孩子从小就正视"成功"与"失败"?
家长不妨正视失败,学一学张成功。
1、创造出一个属于孩子的"余凯旋",让他尽情的失败一次,让孩子知道,失败,也没什么大不了。
2、花费"两百万",让孩子在自己家庭可承受范围内,好好的破费一次,去尝试一下,用钱来换取亲情和友情,告诉孩子,钱并不是万能的。
3、将"红酒、牛排"变成"炸鸡排、二锅头",去买一些上好的食材,跟孩子一起研究怎样将他们烹饪出"宫廷菜"的既视感,然后,大锅炖了。结果,有时候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和事物本来的样子。
4、去见见"周原"吧,让孩子尝试一下自己一直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5、痛打"史剑",帮助孩子"开挂",去战胜他曾经不敢挑战的事情。
6、写一封信,告诉孩子你曾经的失败,分享的同时,与经历过同样事情的孩子互相鼓励点赞。
最后,别忘了,让孩子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为成功奠基!
其实,这个道理,孩子从小就懂的,他们最爱的《小猪佩奇》里,就曾经多次涉及。猪爸爸在佩琪运动会输了比赛时告诉她:"输赢不重要,参与才重要"。羚羊老师每次的比赛,总会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知道自己努力的意义,就连小马佩德罗拿妈妈从超市买来的南瓜参加比赛,也会获得"最佳超市购买南瓜奖"。
我们全神贯注的关注着胜败,输赢,却都忘记了怎么样过好人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生活本身。
我是光影闲话聊育儿,探寻用爱的方式,滋养出能够感知四季,顺应自然的娃。科学,轻松,高效育儿,欢迎关注交流。如需转载请与我联系。
2025-05-15 22:37:14
2025-05-15 22:34:59
2025-05-15 22:32:44
2025-05-15 22:30:27
2025-05-15 22:28:12
2025-05-15 22:25:57
2025-05-15 07:42:19
2025-05-15 07:40:04
2025-05-15 07:37:49
2025-05-15 07:35:34
2025-05-15 07:33:18
2025-05-15 07:31:02
2025-05-15 07:28:47
2025-05-15 07:26:32
2025-05-15 07:24:17
2025-05-15 07:22:02
2025-05-15 07:19:46
2025-05-15 07:17:31
2025-05-15 07:15:16
2025-05-15 07: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