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知道波音737-800,竟然是外国廉价航空公司的主力机型!
2025-07-06 05:01:58
当故事是真实——再写《INTO THE WILD》
再写《INTO THE WILD》
因为前段时间看到资讯,说这辆巴士被美国军方移走了。
搜了下,这已经是一年前的事了。报道说是2020年6月19日。上一次看到与这辆巴士有关的消息,是去年初疫情隔离期。说2月一对年轻的夫妇远赴这辆巴士度蜜月,却出意外。当时网上有人说怀疑是谋杀。因为普通人的思维里,蜜月不是应该选择温馨浪漫的地方吗,为什么是这样一个让人绝望的将生命交付的地方?这辆巴士,在这部电影播出后的十来年里,已然成为了阿拉斯加的户外网红打卡地。以这辆巴士为点而延伸出去的无数路线,也多有前辈用伤亡为现行者做了标记。
无论是为了缅怀男主坚定的向往,还是感同身受极致的理想,面对死神围困的绝望。又或者,只是喜欢那种辽阔与荒凉。而我脑海里的印象,还是男主仰望的眼睛里,夺框而出的那滴泪光。
这幅图是剧照。
这才是亚里克斯本人。
一直以为这部片只是一个故事,象我们看过的大多数影片。这部电影我也只看过一次。这样的观影感受,一次就够。上月才知道这并不只是一个故事,而那辆巴士也不是作为道具放在那里。他被遗弃在那已经六十多年。
142巴士,是一辆城市公交车,在报废后被运到那里,做为工人的临时居所。当工人离开后,这辆巴士彻底被遗弃。然而,几十年后,他却因为一个年轻人,有了这么离奇的经历。巴士与年轻人,互相成就,只是,巴士出了名,年轻人,已经永生。
故事的原型——亚里克斯是位有户外生活经验的人。他的死亡是在他去世两周后被猎人发现的。他有想过离开,他甚至发出过求救信息。还写下对后来人的美好祝愿。
他或许并没有象电影里的克瑞斯那样盲目无措,但电影近乎真实的描述了他的死亡。他在阿拉斯加的车站,买了一本关于当地植物的书,对于他死因的最后结论,倾向于食物中毒。
从亚里克斯决定去阿拉斯加,到小说得以拍成电影,最后这辆废弃半个多世纪的巴士被空运至大学的博物馆。看似毫不相关,实则渊源环扣。看到网上有人讨论这部电影,说这部电影倒底是执着于追求,还是教唆自杀,我感受到的,还是满面的阳光。
执念不一定是劫。过去,也不会都被忘却。亚里克斯的执念到达;亲人对于拍成电影的抵触;导演长达9年与家属的沟通;时间是个好东西。终于有人成全,有人成就。终于成全了所有,甚至那辆巴士。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个天才。当他知道这本书,便一边说服家属,一边筹划开拍。他开始找了马龙. 白兰度,然而马龙没有等到开拍就去世了。他又找了当时身材还没有走样,又和原型亚里克斯有些象的来昂纳多。却被拒绝了。9年后,亚里克斯的父母终于同意改拍电影了,主角也定下来了。导演不仅尊重情景的真实,还要求全程不用替身出演。
这部电影在2007年上映,便获得了最佳影片奖。而与之失之交臂的来昂纳多,却在陪跑22年后的2016年,因为也是在阿拉斯加开拍,也是冰天雪地,还是讲荒野生存的电影《荒野猎人》而获得最佳男主角奖。只是9年时间,来昂纳多也从适合原型的形男,熬成了雍容的大叔。
是否,一切皆有天意。
当我看到动用军队的力量去完好的转移一辆废弃巴士,甚感欣慰。相较于当下某些高效率的挪移,似乎很值得借鉴。更难得,还为他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归宿——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校区的北极博物馆。
最近在重看《国家宝藏》于是想,当下一代在博物馆看到这辆巴士,有多少人会问他的今生前世。
2025-07-06 05:01:58
2025-07-06 04:59:43
2025-07-05 13:49:20
2025-07-05 13:47:05
2025-07-05 13:44:50
2025-07-05 13:42:35
2025-07-05 13:40:20
2025-07-05 13:38:05
2025-07-05 13:35:50
2025-07-05 13:33:34
2025-07-05 13:31:19
2025-07-05 13:29:04
2025-07-05 13:26:49
2025-07-05 13:24:33
2025-07-05 13:22:18
2025-07-05 13:20:03
2025-07-05 13:17:48
2025-07-05 13:15:33
2025-07-05 13:13:18
2025-07-05 13:11:03